貝聿銘著名設計作品——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3)

貝聿銘的最著名的作品是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1980年,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貝聿銘翻修盧浮宮,貝聿銘認為設計的東館只跟其相差40年,但盧浮宮有著800年的歷史,盧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對于貝聿銘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1983年,盧浮宮有7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是獨立的。因為相互競爭著空間和資金,每個部門的館長甚至不相往來。因此在重修時,貝聿銘建筑團隊努力讓7個部分統一成一個建筑物。

貝聿銘不知道密特朗總統有無意識到這個挑戰的嚴峻性。但貝聿銘團隊最終讓它們在建筑上統一成了整體。

藝術特點:

1、光線特點

光是建筑的色彩,“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氏的名言。在他的作品中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萬端,巴黎盧浮宮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線引入死氣沉沉的博物館,讓過去的歷史曬曬今天的太陽。

透過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間與墻體、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沒有了光的變幻,形態便失去了生氣,空間便顯得無力。”光是貝聿銘在開始一項建筑時首先考慮的問題。

2、玻璃鋼材

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擋減損原建筑物的立面,不僅符合貝氏對陽光的追求,更能夠從視覺上以及空間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會被削弱,并且能使設計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現,加上光線和人的運動,整個空間被賦予了活力。

自然光線穿過透明的玻璃材料傾瀉到室內,給室內的一切帶來溫暖和靈動之感,網狀鋼材不僅起到了支撐、承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