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普及一下油泥模型制作的一些知識
油泥模型制作的準備工作—-1 制作工程
在車型進行填敷之后就要進行模型初刮,就是先把大體的車型找出來。這是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通過高度標取點,采樣點越多,模型越精確。
在初刮過程中最重要的定位線是從車燈開始,從車窗A柱向車頂,后側直至尾燈。因為其決定了整個車的側面整體線條,所以需要多次采樣后先對這條線進行定位,之后另一側用分規復制即可。
之后便是精刮油泥,此時就要用到各種特制的鏟子和刮刀,一層一層的刮掉已經干燥的油泥,修飾線條。因為在最后階段多是細節的勾勒,所以更多的時候是用刮刀,采用“目視”的方法制作。
車輛內飾以及座椅同樣要采用和車輛外觀相同的制作方法。來到精刮這一步,內飾設計師的工作量明顯要更大。畢竟內飾的線條以及細節的表現要比外觀更多,線條也要更加復雜。
精刮油泥完成后,要再次對模型整體進行確認,反復比較,確認形狀完全無誤,各面的連接,過渡和光順度都要達到設計的要求。對某些表面面積較小和特殊部位,無法使用鋼刮片,就必須要選用精刮和特殊形狀的油泥刮刀。否則一旦過渡刮平,輕則重新填敷,重則推翻重來。
在完成精刮之后,油泥模型的基本形態就已經完成了,但如果想讓他符合真車的效果,那就要進行第三步,貼膜或是噴漆。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很多時候設計師都只對外觀進行一側的完整造型,之后采用3D掃描數據,采用機器人進行自動削切,完成另一測的對稱式刮涂,相比過去,省下不少時間。
為了使汽車的每個細節都更為嚴謹,有些模型還會在表面貼上金屬膜或噴涂油漆,達到與真車極其相似的程度,方便更加直觀地調整修改。
當然有些不需要對車身顏色進行比對的模型,只需要最后裝好大燈以及車輪等零配件就可以呈現一個完整的姿態了。這時候就可以靜靜等待設計師小組和領導進行評審,通過之后就可以進行全車的掃描以及翻模,隨后進入量產狀態了。
? ? ? ?全文總結:一個1:1的汽車油泥模型,從開始準備到可以參與評審,需要3-4個月的時間,如果是小改款車型只涉及部分造型的修改則會快很多。整個造價大約會消耗20萬元以上的進口油泥,所以別看只是個泥胎,但售價一點也不必真車便宜,甚至有些造價還會超出未來量產車型的數倍。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這里,若是大家喜歡,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再努力下去。內容來源于愛卡汽車,從它這里學習了很多,謝謝原創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