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流浪地球》背后的工業故事——《中華考工記》播出

音詩畫重構《考工記》之“攻皮之工”

讓千年攻皮技藝在光影中成詩!廈門長臂猿設計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工業設計的創新設計,最近也關注到到“中華考工記”一部反映電影工業篇即將播放,同時也在學習中體會中。

本期節目創新推出音詩畫——《考工·攻皮之工》,走進先秦工匠的造物現場,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節目通過情景演繹、深沉吟誦與意象舞蹈,讓先秦治皮匠人的智慧在舞臺上“活”起來。

舞臺上,函人鍛甲、鮑人鞣革、韋氏與裘氏縫暖,各顯其能;而韗人制鼓,尤為“聲入人心”。他們專攻制鼓,堪稱“禮樂調音師”,取皮之堅韌,振之為聲,更是化作了戰場士氣之源與千年精神的象征。

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在《世界電影史》中寫道:“電影的前驅就是皮影戲與幻燈。”皮影的“影”,則映照出中國人對光影藝術的千年癡迷。從《墨經》中的“光至景亡”,到漢代丁緩的“九層博山香爐”,燭光搖曳間勾勒動態投影的雛形;從唐宋“走馬燈”憑借燭火驅動影像流轉,堪稱原始的“幀率實驗”;到近代“拉洋片”以木箱透鏡收盡人間風景,勾勒出放映機的原始藍圖——這是一條不曾中斷的光影探索之路。

2025年,我們迎來了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從鼓聲振奮人心,到影戲傳遞價值,再到電影照亮時代,這是一條貫穿千年的精神接力,也是一次從未間斷的文明對話。總臺主持人撒貝寧、王嘉寧,帶領觀眾一同深入四部國產大片的制作現場,聚焦中國現代電影產業科技應用成果,從實體造景到數字虛擬,從重工機械到AI算法,揭秘工業力量如何重塑光影魔法。

“大國重器,必有大國影像。”《蛟龍行動》中的“龍鯨號”潛艇,不僅是一個巨型道具,更是一次深淵級的工業挑戰。劇組依托3D打印、CNC雕刻等尖端制造技術,對內部結構進行1:1還原,這正是中國成熟的工業制造體系賦予電影“深潛”的底氣。

《蛟龍行動》中,龐然大物“龍鯨號”潛艇靜靜蟄伏,強化著真實感與沉浸感,其精細程度讓演員的表演更具貼近性,也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而它亦是中國裝備實力的直觀呈現,從“龍鯨號”建造,到艙內50余個炸點真實爆破、深海搏斗等極限場景的呈現,均依托實體置景完成。“大國重器”被搬上銀幕,中國電影工業的硬核實力得以彰顯。

門框機器人、電磁肌肉手臂、太空電梯……《流浪地球》系列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標桿之作,以扎根中國工業實力的“現實主義科幻”美學,叩開了中國科幻類型片的大門,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電影工業的跨越式突破。據了解,片中部分科幻場景竟為實景拍攝。

節目還展示了《流浪地球》上映后迅速出圈的門框機器人的誕生過程:從郭帆導演的手繪草圖,到工業設計師用CFD、FEA等技術進行設計,再到3D打印1000多個零件組裝,當這個“非人形”機器人在電影中展開護盾保護李雪健飾演的角色時,觀眾看到的不僅是科幻想象,更是中國工程機械“從車間到銀幕”的硬核實力,這也是“百工精神”跨越千年,薪火相傳。